前言:企业信息化的发达程度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日益深重,信息战略已成为企业战略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支撑企业信息战略的资源,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战略的发展方向。信息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必将成为企业zui⼤的竞争优势。
从董事长提出信息化工作推进要求到成立集团信息化部这一关键管理职能部门,再到集团的信息化工作开展至今,一方面部分领导干部对办公自动化操作仅仅处于进入的阶段,甚至处于不入门水平,不仅做不到熟练运用信息化软件,甚至不具备信息化办公技能;另一方面一线操作人员学习不够,操作自动化水平低下,信息化处于强制推行状态,这些表象充分说明我们在信息化上虽然迈出了步伐,但处于低阶状态。
从认识层面来看,各级领导已初步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了解到信息化防范风险、堵塞漏洞、预防事故、提升效率的功能性,但对信息化的作用和具体方法仍处于茫然无知、懵懂无措的状态,究其根本是未能正确认识信息化本质,甚至包括信息化部也存在思想不开放、业务陌生、缺乏依靠工具解决难题的能力等不足。
再从信息化管理水平来反思,一是信息化部高层领导专业程度不足,还处于学习阶段,管理层也因兼职分散部分精力;二是信息化部技术人员多为计算机专业人员,仅有解决“术”的能力,没有解决相对更核心的“管理梳理”问题的能力,这也导致问题的梳理与优化远未到位,已优化的也缺乏实践验证;三是在水平、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信息化部管理层也缺乏相应的信息化专业知识培训,对内部技术人员、外部关联单位缺乏严管。
认知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要深入探究、解决信息化工作中的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信息化,信息化常见的情形(形式)有:一是无纸化办公即用纸的工作,以电脑和网络来代替;二是引进信息化软件,用信息化软件来办公,优点是可以快速复制别人的成功经验,为自己所用;不足的是如果不适用自己,推行的不坚决,容易半途而废;三是自行开发信息化软件,根据管理现状需要,有信息化人员自己开发一套软件,实现信息化办公,优点是可以结合自己的管理实际,有针对性开发,不足的是如果原有流程和标准落后,等于上了信息化后,仍然是穿着新鞋走老路,效率和效益都得不到提升。
其次,我们要抓住三个关键问题:一是面的问题:需要宏观规划,整体布局,一把手亲自推动,不至于后续形成信息孤岛或推行半途而废;二是线的问题:需要对先进的管理流程进行固化。流程是信息化的灵魂,信息化就是通过流程打破部门墙,实现环套环链接。在整个集团的管理层面,各个部门实际都在落实本条线的流程,各条线的流程,zui终汇总就成了集团的系统管理。三是点的问题:需要对可操作的、成熟的标准固化。流程的每个节点,是具体的操作者,必须具备量化的、成熟的、科学的操作标准,将这个标准固化后,就能实现信息化;如果岗位标准不科学、不成熟、不量化、不闭环,就成了流程的死点,会导致管理出现问题。科学合理的标准是信息化的基础,每一个操作者的标准是流程的一个节点,一个个科学合理节点的组合,成为一个合理流程的核心。我们当前的痛点在于点上处于规范阶段,线和面上处于初探阶段。
为了促使大家全面地认识信息化,结合问题来明确我们真正需要什么,下面就信息化的部分专业知识进行简单分享:
自动化(Automation):是指机器设备、系统或过程(生产、管理过程)在没有人或较少人的直接参与下,按照人的要求,经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操纵控制,实现预期的目标的过程。自动化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和家庭等方面。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人的器官功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自动化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显著标志。传统意义上简单点讲:就是通过PLC,将指令过程传达到设备,让设备运转;现代意义讲:就是将MES模型自动传送的结果,传到PLC,再将指令过程传达到设备,让设备运转的技术。
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信息化的基本内容包括:信息产业化与产业信息化、产品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等。中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提出信息化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第三代移动通信(3G)、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覆盖城乡,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研发和标准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得到及时应用,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建成国际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实现宽带网络无缝覆盖”,“到本世纪中叶,信息化全面支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网络强国地位日益巩固,在引领全球信息化发展方面有更大作为。”信息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历届*都将信息化纳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目标范围。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正在引发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突破。信息、资本、技术、人才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互联网推动产业变革,促进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型,国际分工新体系正在形成。信息技术代表新的生产力、新的发展方向,推动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空前提升,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生产力质的飞跃,引发生产关系重大变革,成为重塑国际经济、*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发展新格局的主导力量。全球信息化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增强发展新动力,需要将信息化贯穿中国现代化进程始终,加快释放信息化的巨大潜能。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建设网络强国,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信息化是一个广义的名词,如果从实现的功能来说,大数据、数字化、智能化等都是其延伸和深化的展现。
数字化:就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统一处理,这就是数字化的基本过程。
智能化:是指事物在计算机网络、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持下,所具有的能满足人的各种需求的属性。比如无人驾驶汽车,就是智能化产物,它将传感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融为一体,从而能动地满足人的出行需求。它之所以是能动的,是因为它不像传统汽车,需要被动的人为操作驾驶。
数智化:数智化一词zui早见于2015年北京大学“知本财团”课题组提出的思索引擎课题报告,是对“数字智商”(Digit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的阐释,zui初的定义是:数字智慧化与智慧数字化的合成。“数字化”与“数智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数字化”是技术概念,而“数智化”属于数字技术的应用,两者虽有联系,但意义层面相去甚远。有三层含义:一是“数字智慧化”,相当于云计算的“算法”,即在大数据中加入人的智慧,使数据增值增进,提高大数据效用;二是“智慧数字化”,即运用数字技术,把人的智慧管理起来,相当于从“人工”到“智能”的提升,把人从繁杂的劳动中解脱出来;三是把这两个过程结合起来,构成人机的深度对话,使机器继承人的某些逻辑,实现深度学习,甚至能启智于人,即以智慧为纽带,人在机器中,机器在人中,形成人机一体的新生态,这是对“数智化”的原始认识。认识到了“数智化”的道理,这只是第一步,但要想实现“数字化”,就需要各方面技术进步,开发数字技术与应用数字技术,就需要人先行进步,在这一进步过程中,产生了“数智化”概念。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应用程度的快速提高,“数智化”概念也在不断地丰富与扩展。从数码相机、数字电视开始,数字技术与产品结合,使产品更聪明,这是zui初的“数智化”形态(当时还没有这个概念)。
大数据:是指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zui早应用于IT行业,目前正快速发展为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大数据必须采用分布式架构,对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数据挖掘,因此必须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和云存储、虚拟化技术。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区块链(Blockchain),是比特币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同时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批次比特币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
云计算: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计算等资源共享池,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这些资源便能够被快速提供。是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热备份冗余等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是一种新兴的商业计算模型。
以上知识点学习能够帮助我们初步了解概念、明确需求,紧接着我们要理清、确定自身的信息化架构。总体架构可分五层:第一层:管理层亲自主刀对流程的梳理、规范是基础,没有好的流程就不能实现信息化,流程的不合理是造成低效、管理漏洞的问题所在。对流程每一个节点标准或规则的建立是关键,标准或规则必须是正确的、量化的、可实现的。进入信息化的固化标准或规则,可以让管理和操作过程受控制,就像给每一个管理者和操作者有了一个监督者。第二层:信息的获取,并进行系统数据库。人工录入、自动采集、人工智能终端识别转换。第三层:获取信息与标准进行匹配,利用计算机算法进行智能判断,将标准与执行进行对照。第四层:根据判断结果,正确的输入结果到PLC执行自动化操作。第五层:随着信息量扩大,将获取的信息按照规则进行总结分析,依据设定的计算规划进行计算机自学习模型对标准进行动态优化,依据优化的标准重新执行“第三层”,zui终向数智化——人工智能的发展转变。
在架构确定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信息化推进的现状,我们初步探究出了下一步的推行思路。
首先是认知变革。中高层人员应该真正认识到信息化是促进管理提升的核心要素,考虑信息化是下步人才接续的重要手段,应该认识到信息化是标准化固化的手段,只有将标准化形成信息化了,标准化才是真正的落地;只有认识到信息化是zui可信的监督手段,通过将制度、标准融入信息化,管理才能真正不讲面子,不讲感情,才能实现制度和标准的真正落地。
其次是抓住业务这个信息化的核心。一是把业务固化,坚持流程为王。二是流程化是标准化的开始,流程的每一个节点必须有明确的标准。只有流程和标准相结合,只有遵循统一化、格式化、规则化的原则,才能实现管理的提升。
再次是明确信息化实现的步骤。一是通过系统规划,一层一层搭建,逐步解决好瓶颈问题、资金问题、认识问题、可行性问题。二是解决瓶颈问题,如资金问题、合同履约管理、质量管理、物流管理等问题。三是解决数据弧岛,实现互联互通问题,zui后再考虑实现数智化、商业BI问题。但也并非都是这个次序,可以针对瓶颈问题协同推进。
zui后是采强力推行的手段。一是建章立制,与董事会高层领导充分沟通,实现信息化的宏观规划,这是解决面的问题。与各业务部门结合,实现流程的科学化、系统化,这是解决线的问题;与标准化深度融合,实现标准的固化,进而实现信息化,这是解决点的问题。二是借助外援,提升水平和效率,专注于业务和核心机密以及常规实现和优化算法外包。三是对管理层、操作层、信息化全体人员从严管理。四是淘汰落后。信息化的落实,就是管理的落实;管理落后,就是管理者落后;管理者落后,就是管理者思想、素质和学习能力的落后,对于落后者一律淘汰处理。